智慧化+多功能——近“享”健身“科技范儿”
发布时间: 2025-04-20 19:12:54 | 作者: 智能二代系列
适逢踏青赏春、运动休闲好时节,多地体育公园通过智慧化升级“上新”的“科技范儿”十足的智能设备,增设了贴心设计的城市步道,吸引着当地市民前来健身运动——在家门口的锻炼更有趣、更方便。
在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岳程街道全民健身广场,一批智能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近日亮相。这些设施通过运动数据实时监测、操作流程智能展示等功能,智慧化升级传统器械,一经开放就成为周边群众日常锻炼的首要选择。
“这个健身器材好,边运动边记录,还能语音播报数据,十分便捷。”市民孙先生一边踩着智能跑步机一边操作,随即屏幕上展示了正确操作方式。即使是市民第一次用也能很快掌握技巧,在公园就能享受到健身房的待遇。
据悉,新安装的智能健身器材品类丰富,涵盖智能扭腰器、智能太极推盘、智能推举训练器等。不仅具备传统的基本功能,还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能实时监测居动数据,提供个性化锻炼建议。与此同时,广场开放儿童游乐区、老年人健身区等,满足多种年龄段人群的锻炼需求。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紫荆体育公园近日也完成了智慧化升级。公园中的智能设施支持扫码操作,实时记录运动数据,并生成专属健康档案。园中配备智能体质监测站,可以开展13项体质检测,掌握身高体重、肺活量、反应速度等身体指标,从而定制专属运动计划。园内的跑道沿线升级后,增设了心率检测柱,市民在跑步时通过手握心率检测装置来实时了解自身心率情况。针对夜跑,还设置了绿色能源灯光地面、智能互动灯光等设施。
上海市长宁区北泾街道的泾彩园是长宁区首个室外AI智慧运动公园。市民只要用手机扫码登录智能健身房小程序,就能够直接进行静态心率、握力、平衡、纵跳、心理上的压力等体质测试,并通过管理后台的健康体测数据分析,获得量身定做的运动计划,还可以在手机小程序或训练器上的屏幕观看动作指导视频。“相当于一个智能的健康医生和健身教练,随时随地提供指导。居民在AI体质测试驿站测试完,就能看到健康数据。”街道工作人员表示。
绿道不仅是市民跑步、骑行的日常打卡地,更成为融合文化展示、生态旅游的多功能空间。智能步道是智慧健身的又一重要场景。
在重庆两江新区的礼嘉山城步道上,市民可以在智能健身器材旁练习八段锦,屏幕实时显示着运动频率;不远处,一群骑行爱好者穿过山林步道,智能导览大屏为他们规划最优路线……“智慧基因”渗透于每个细节。
分散在礼嘉山城步道的多个AR(增强现实)大屏,还能体验切水果、AR舞蹈、垫排球等丰富多彩的游戏。“以前锻炼全凭经验,现在消耗热量都一目了然。”市民刘先生边用手机查看数据边说。步道沿线个驿站配备坐凳、直饮水等设施,“黑科技”设计更贴心,智慧座椅支持无线充电,导视屏实时定位公厕、停车场。
为推动智慧城市、智慧公园建设,山东省济南市近日发布首批市属公园景区智慧健身步道项目计划。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智慧健身步道全长约10公里,将对公园内现有绿道进行升级改造,在绿道沿线设置智能数据采集设备、AI(人工智能)智能识别互动大屏和识别摄像头。市民即使没有携带电子运动设备,也能方便快捷地记录自己的运动数据、查询运动量及运动排名等。目前,济南森林公园已开始施工,预计五一假期前,率先建成2300米样板段。
位于江苏省盐南高新区南海公园的AI智慧健身步道,凭借其巧妙的科学技术创新、优美的生态景观和贴心的便民服务,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网红打卡地。AI智慧健身步道全长5公里,依湖而建形成环形线路,融合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沿线实时监测系统和智能心率检测设备,为运动者提供大气环境实时监测及健康管理服务。
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AI智慧健身步道以“科技赋能运动,数据诠释健康”为核心理念,通过整合人脸识别、物联网等先进的技术构建智能化运动场景。其中,智慧系统以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实时采集并动态显示运动者的多维数据,包括即时热量消耗、能量代谢当量、累计运动里程等基础指标。健身平台还具备运动能力评估功能,可生成个性化数据报告,直观展示用户当日运动时长、阶段运动趋势及历史运动档案。值得一提的是,特别设计的“马拉松倒计时”功能,能够准确的通过用户当前运动状态智能预测完赛时间,为跑步爱好者提供科学化的运动指导。
位于江苏省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狮山文化广场的主环路及环山步道,设有总长度5千米的数字跑道,也有“硬核”数字科技。数字跑道充分运用数字信息技术,通过AI数据采集和数字终端计算消耗卡路里、行进速度等信息。除此之外,跑道沿线还有狮山区域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介绍,以及狮子山、天狮湖的自然美景,为市民跑步的过程增添更多乐趣。
对于村庄而言,农房风貌是村容村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决定了村庄的整体美观度,更反映了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甚至影响了村庄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生活质量。
近日,甘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7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提升城市住房品质 全方面推进“好房子”建设的指导意见》。
“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隔声性能再提升……”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住宅建设划定了新的底线。
4月16日,在山东省淄博市新东升·福园小区,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现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要负责人等介绍山东出台好房子建设标准指引,支持高品质住宅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后,组织记者做了现场采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度挖掘地方创新实践经验,近日,中国建设报社调研组一行赴山西省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以“好房子”建设为牵引,聚焦山西省在住房品质提升、城市功能优化、智能建造应用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举措,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山西经验”。
为切实加强建筑保温材料和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日前组织制定了《福建省住建系统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风险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和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方案》。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通知要求 聚焦城镇住宅工程隔声、串味、渗漏等质量上的问题开展重点整治
上一篇:荥阳60条健身途径惠及城乡居民